云南因其美麗的地理風(fēng)光、和風(fēng)煦暖的自然氣候、旖旎的少數(shù)民族風(fēng)情文化,成為國人出行旅游的首選地。來云南,除了賞美景、吃美食、曬太陽和發(fā)呆之外,還要了解一項很重要的事,那就是喝......茶。畢竟云南是世界茶之源頭,生活在這里的少數(shù)民族先祖是世界上最早種植馴化茶樹的民族之一。
現(xiàn)在春節(jié)大假已經(jīng)進(jìn)入倒計時了,小編為各位茶友精心整理了一份獨特的云南“吃茶”旅游攻略,趕快收藏好。
烤茶
大部分云南少數(shù)民族有烤茶喝的習(xí)慣,比如布朗族、哈尼族、彝族、拉祜族等,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烤法。
布朗族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“上山不帶飯可以,不帶‘臘’(茶)不行”。(小編注:在云南境內(nèi)西南少數(shù)民族語言中,將茶稱為“臘”。)布朗族把茶摘回來,用鍋炒、手揉、陽光曬干后,放入茶罐中用火烤香,然后放水熬成茶湯來喝,據(jù)說喝了眼睛明亮、頭腦清醒。
而哈尼族人在野外勞作時,就地燃起一堆篝火,砍來一節(jié)鮮竹筒盛滿清冽的山泉水,架在火上煮。同時采摘適量新鮮老茶葉,放在火邊慢慢烘烤至有焦糊味時,將烤茶揉碎到竹筒中,煮片刻后倒去茶渣即可飲用,既有鮮竹清香又有茶葉芳香,甘甜可口。
拉祜族和彝族的烤茶相似,先將茶葉放入茶罐內(nèi)在火上焙烤,將茶葉烤得酥脆、略黃時,灌入熱水少許,待泡沫稍息沖入沸水,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倒出茶水飲用,色澤、香味和濃度俱佳。
吃茶
作為最早接觸茶樹的布朗族,擁有著獨特且鮮為人知的吃茶方式:吃“得責(zé)”生茶和口含“臘”(茶)、吃酸茶。布朗族人把茶作為野菜,當(dāng)“佐料”食用,稱為吃“得責(zé)”生茶。日常勞作時,布朗族人會把“臘”(茶)放到嘴里含著消除勞累,即口含“臘”(茶)。酸茶是布朗族特有的一種腌菜茶,當(dāng)遇上喜事或貴客來訪時,好客的布朗族人將腌制好的茶葉從土中取出,撒上辣椒、鹽款待賓客,此時茶葉經(jīng)過腌制,口感酸澀、清香、喉舌清涼回甜,生津解渴有助消化。
涼拌茶是基諾族自古流傳下來的以茶當(dāng)菜食用的古老吃茶法。將剛采收的鮮嫩茶葉揉軟揉細(xì),放在碗中加上清泉水,投入黃果葉、酸筍、酸螞蟻、白生、大蒜、辣椒、鹽巴等配料于茶湯中拌勻,便成為基諾族喜愛的“臘撥批皮”當(dāng)菜食用,風(fēng)味獨特。
煮茶
布朗族擅煮青竹茶。在野外,布朗族人隨手將山中竹子截成竹筒,下部削尖插在地上,成為一個個奇特的高腳茶杯,然后把山泉水放在火堆上煮,水燒開后放進(jìn)茶葉,再煮五、六分鐘,倒入竹筒茶杯飲用,這種青竹茶帶有泉水、野竹的清甜和茶葉醇香之味。
至今佤族仍保留著一種古老的飲茶方法——擂茶。即將擂好的茶葉加入姜、桂、鹽,放在上陶罐內(nèi)共煮后飲用,有清熱解毒,通經(jīng)理肺的功效。唐樊綽《蠻書》中說:“茶出銀生城(景東)界諸山,散收無采造法,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?!边@些記載實際上與佤族飲用的擂茶相吻合。
彝族的油茶則在茶湯中放入鹽、酥油、麻籽醬、蛋等調(diào)料,待茶湯和香料均勻后,即可倒人茶杯內(nèi)飲用,油茶清新爽口,醒腦利目,滋補強身。
傣族竹筒茶
竹筒茶是傣家人最喜歡的飲茶方式。這是別具風(fēng)味的一種茶飲,也是比較講究的一種待客茶。采摘細(xì)嫩的茶葉,殺青、揉捻后裝入特制的嫩香竹筒內(nèi),在火上烘烤,這樣制成的竹筒香茶即有茶葉的醇厚,又有濃郁的甜竹清香。飲用時,取出圓柱形的茶葉,掰少許茶葉放人碗中,沖入沸水稍等片刻即可飲用。在古代,傣族和拉祜族在田間勞動或狩獵休息時,常常帶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品飲,即解渴又解乏,渾身舒暢。
白族三道茶
三道茶是大理白族特有的待客茶,講究喝茶時體驗“一苦二甜三回味”。第一道苦茶,將茶葉烤好后用沸水沖泡后,讓客人一飲而盡,雖香也苦。第二道甜茶,在茶杯中放上紅糖和核桃肉,沖茶至八分滿,甜中帶香,苦盡甘來。第三道茶回味茶,蜂蜜一匙、姜片少許、花椒三五粒放入杯碗中,再沖上沸騰的茶水,喝起來可謂甜、苦、麻、辣,各味俱全回味無窮。因此,三道茶寓意人們要常常“回味”,記住“一苦二甜三回味”、“先苦后甜”的哲理。
看到這里,各位是不是很動心想逐一嘗試?原來這片生長在云南毫不起眼的小小樹葉,不僅可以制作成越陳越香的普洱茶用水和茶器泡著喝,還可以烤、擂、煮......做成各種口味的菜品和茶類。那就歡迎大家追尋著這片神奇的葉子,體驗不一樣的彩云之南。
(本文圖片素材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由興海茶業(yè)編輯整理,謹(jǐn)以致謝!如有侵權(quán)冒犯請及時聯(lián)系小編刪除。)